2018年7、8月农事信息
七月小暑接大暑,新梢停长果续长,排涝抗旱防病虫,树壮果硕喜丰收。
八月立秋处暑时,不同品种分期摘,各项管理要抓牢,严防病虫保果叶。
7、8月份是梨采收的季节,又是防治病虫害、肥水管理的重要阶段,切勿只顾采梨而放松管理。
1、摘心
本月新梢部分停止生长,对营养生长过旺的梨树,以及未停止生长的中长枝要轻度摘心,可使侧芽分化形成部分花芽。摘心宜在7月上中旬进行,最迟到8月上旬完成。
2.病虫害管理
7月是黑星病、轮纹病孢子发散的高峰期,可用戊唑醇1500倍(每桶约30斤水加
谨记根据药剂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,注意采摘期必须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外。
3.土壤水分管理
今年6月17日入梅,入梅时间比常年平均入梅日(6月17日)晚了两天。据松江气象站统计六月降水量为62.6毫米比去年同月少176.5毫米,日照时数173.9小时比去年多69.6小时,日平均气温25.1度比去年高1.2度。为防止梅雨结束后的高温、高湿环境可能发生日烧病、干腐病等,需加强土壤管理。
出梅后有可能出现伏旱高温,应对梨树根部进行土壤覆盖,既能保持土壤水分,降低地温,又能起到养根保叶的作用。覆盖材料可就地取材,如杂草或稻草等,若材料不充足,可先在树冠下局部覆草,后经收集补充直至全园覆盖。
高温干旱的7-8月正值果实膨大期,土壤水份供应及时与否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。灌水应在久雨后晴天5-7天后进行,灌水宜勤,高温期间灌水宜在傍晚进行,夜灌日排,降低田间温度。为提高品质和含糖量,采收前10天左右不可再灌水,灌水程度在深沟有水,浅沟见湿就可。同时,7月下旬和8月是台风暴雨多发时期,若土壤水分过多则不利于树体和果实生长发育,必须做好排水工作。
4.追肥
7月上旬对中晚熟品种梨树继续施果实膨大肥,施N:P:K为15:15:15的复合肥,初果树每株0.3公斤,盛产果树每株0.5公斤,另“清香”、“雪青”等品种可适当增加用量。7月中旬应对“圆黄”“丰水”等中熟品种、八月中旬对“黄花”“新高”等晚熟品种施硫酸钾肥,初果树每株0.1公斤,盛产果树每株0.2公斤。特别注意早生新水梨,采后30天内补施肥料增强抵抗力,防止因缺力早落叶,造成二次开花,影响明年结果少。一般每一品种的梨采收完后补施氮肥,初果树每株0.2-0.3公斤,盛产果树每株0.4-0.5公斤,使其恢复树势以便明年正常生长。
5.采摘
根据不同品种,要做到适时采梨,不可早采。一株梨树一般要分三次采收,先采上部大果、外围果,间隔数天后,再采中部果,后采中心果。整树梨果用两周的时间采完,这样既能增产又能提高果实品质,同时缓和采收对树体生理活动的影响,有利于恢复树势,有效防止采后树体早期落叶。注意采摘时轻摘轻放,采下的果实应立即放在阴凉处,避免太阳曝晒。